中式家具来说榫卯结构可以算是核心,正是有这种结构的巧妙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
为什么榫卯工艺成为中华民族的家具工艺精华?
榫卯工艺
首先,在室内家具出现之前
在世界工业化以前,钉子的生产成本并不低。而在中国,从2500年前鲁班祖师爷时代,木工和木质建筑就已经形成行业规模了,那时候的铁器和铜器,都 是相当重要的战争资源。我们祖先的家具,也仅仅限于王公贵族吃酒(更有可能是醪糟)肉、书写、阅读用的‘’几‘’,青铜(铁器应该刚出现,或出现不久)最多也就是应用在战争武器上(矛、戬、戟、戈、箭,城门、战车…………)
而在那时候,鲁班祖师就已经学会开十几种隼了。 类似钉子这样的物件,都还需要铁匠一个一个的制作。在那个年代下,制作出来的钉子,个头儿最短的也有十几厘米,钉帽也有2厘米以上的直径。这样巨型的钉 子,还是会用到的,但仅仅是用在建筑上并且配合卯隼结构一起使用。
到了隋唐时期,李世民为杨广在太原建造的行宫中,就用到过钉子。但你能想象这样的巨型钉子应用在家具上么? 而且,那个年代制作出来的钉子,都是纯铁钉,柔韧度较好,抗拉力尚可,强度不是一般的差,钉子也不是钉入木材的,而是用另外的工具钻一个孔,然后用烧红的 铁棒,将孔内壁碳化,然后再用铁钉连接。 也就是说,在那些资源匮乏的年代,给木材钉一个铁钉的成本,不比开隼更低。
古代的车轮上,有满满的两圈甚至三圈钉子。这些钉子也都是配合卯隼结构使用的。那个年代的车,更重要的功能是运输,而不是交通。而且那时候的冶铁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军事科技。 这就造就了古代木工要用开隼的方法 ,做木工活儿。随着年代的积累,我们形成了成套的开隼技术和文化。
榫卯结构开始运用于室内家具
到了宋代或者宋代以后,中国才出现成规模、系统的室内家具。这时候我们已经在建筑上,形成了成规模、系统的、成熟的隼卯结构,卯隼结构随着室内家具的出现、时兴,又迎来了新的辉煌,产生了新的高度。
而钉子的进步就显得太慢了。慢到它仍旧无法解决自身硬度的问题,也无法降低到把大量铁器,批量生产、普及的程度。 照搬照用和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灵巧、精密的、复杂的隼卯结构,就演变成了木工入门课程,和每一代木工发展的趋势。
格角榫
到了明代,随着海运的发展,中国人也在东南亚发现了那些更加适合做家具的木材。可问题是,对于这些热带雨林硬木,钉子压根就钉不进去呀!不但古代的熟铁钉子钉不进去,就今天的钢钉也无能为力呀(随着钢钉钉入,木材也劈开了)。
古人不用钉子,并非是不喜欢用,而是钉子很贵,作用很小,钉入成本比钉入木隼成本还大。唉,谁能穿越一下,给古人们送点儿今天不值钱的钉子回去呀!相信古代的木工拿到今天的钉子或者螺纹钢钉,准乐坏了,神马传统呀,神马文化精髓呀,统统一边儿去吧。效率这么高的物件儿,他们早就期盼不已了。
榫卯结构有什么优势呢?
1、榫卯结构与铁钉相比,木件间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防止木件的扭动,而铁钉连接是做不到的,随着铁钉的松动则发生扭动,必然容易散架。
2、铁钉还有生锈,疲劳等问题,而用榫卯结构,如一些红木家具能使用几百年也完好如初。
3、装配运输与维修来说,用榫卯结构比铁钉来说必然更有优势。
(本文部分来自知乎,关注知乎,了解更多家具知识)
相关阅读:红木家具的百年寿命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