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计划经济时代年产磨齿机几台、十几台到2000年前后年产上百台再到目前三百多台的年产量;由最初全机械式磨齿机到上世纪90年代的部分数控化,再到现在的全数控化机床;由建厂初的106万元总产值到2000年的1.4亿元销售额,然后突飞猛进到2008年的29亿多元,秦川机床始终坚持着一条:技术立企,差异取胜。
在对机床的技术先进性衡量中,秦川机床引入了一个让老百姓和专业人士都能一看就懂的概念―――“吨售价”。
“吨售价”是指机床的成交价格除以机床吨位所得出的一个数值指标,它直接反映出了一台机床的技术含量。我国出口的普通机床大多数平均吨售价是3万到5万元,有的甚至只卖到每吨5000元,而秦川机床出口欧洲、美国的磨齿机吨售价则是30万元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5万元。
技术立企差异取胜
秦川机床的差异化特征的核心就是技术领先。他们认为,保持优秀于同行的差异才是求胜的基础。从历史追溯来看,秦川机床的优势差异最早源于国家的战略需要。1960年,为冲破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封锁,中央成立了6人领导小组,靠自力更生,解决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急需的高精度精密机床,由此拉开了精密机床的自卫战。在此后的“三线建设”中,秦川机床便与精密机床一起发展起来。这也是秦川机床的先天性优势。
自从建厂投产以来,秦川机床就一直持续不断地在技术研发上“修炼”。在经历了适应市场经济过程的阵痛中,秦川机床不但保持了自己精密加工、精密装配、精密检测的“三精”优势,而且结合市场需求和自己的专长进一步确立了“高端技术与管理、高端市场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发展战略”。以“三精”优势为依托,以“三高”战略为引导,秦川机床不但保持了核心产品齿轮磨床、螺纹磨床等国内80%以上的占有率,而且在大型复合加工中心、塑料机械、外圆磨床等产品方面也稳步推进。
战略性布局提升优势
通过对世界机床工具行业先进技术的跟踪和研判,秦川机床制定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战略:一方面强健自己,一方面借助外脑。秦川机床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7000名员工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100余人,国家级专家10余人。
立足于“磨”,对技术优势进行有效延伸。这是秦川机床技术发展的战略思维。秦川机床的每一个规划都把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放在了首位。首先保证了企业科研经费的充足,按企业自筹、项目资助、合作方支付研发经费、银行货款的方式,使企业科研经费逐年递增。其次对技术人才采取继续教育、进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参加学术交流、出国考察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
此外,秦川机床还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总参56所、重庆大学等6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与重庆大学合作生产出了我国汽车工业急需的可磨径向剃齿刀的数控磨齿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生产的2030飞剪机,是宝钢剪切生产线上配套的唯一国产设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技术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生产出SCJC500×6多层塑料中空成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塑料中空机的研发制造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领先的技术、产品优势、未雨绸缪的战略使秦川机床“抗体”大增,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秦川要比同类企业显得更从容一些,秦川的磨齿机尤其大规格磨齿机、复合加工中心、塑料机械等至今还供不应求。在这次危机中,秦川机床不仅没有裁员,而且还给员工涨了工资。
以点带面求突破
大连一家企业采用了秦川机床磨齿机加工替换惯用的滚齿工艺后,市场开始叫好。2003年以后产值连年增加,他们说,秦川机床的磨齿机对自己产值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如今,秦川机床的产品成批地服务于诸如中船重工、东风汽车、杭州前进等众多的企业。每当看到这样的成绩,秦川机床的首席设计师郭宝安都会感到由衷的兴奋:“每当看到秦川机床为用户所装备起来的生产线时,我就会感到莫大的满足。”
秦川机床的龙门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颠覆了国外某公司“就是把图纸给你们,你们也造不出来”的预言。秦川机床成功研发出了国家急需的用于飞机发动机叶片加工的五轴联动数控叶片磨床、超高精度数控镗床、高速对头铣床等机床。
2008年,秦川机床形成了年产300多台齿轮磨床、300台螺纹磨床、1000台外圆磨床、150台加工中心等产品的生产、销售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初秦川的磨齿机实现数控化后,秦川机床仅磨齿机一个系列的一类产品就为公司增加了4亿元的收入。
对于这些成绩取得的内因,秦川机床的董事长龙兴元一语道破了这其中的缘由,那就是秦川机床要争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