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艺考 >300多项技术成果让新兴产业“活”起来

300多项技术成果让新兴产业“活”起来

2022-09-13 08:15:21

距离11月中旬青岛举办“中科院—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刚刚过去半个月,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传来好消息,又有26项成果与21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精准对接,靶向市场,多学科协同作战让青岛乃至山东的新兴产业市场逐渐“活”起来。
 
梳理300多项成果,其中117项是“熟果子”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落户青岛,自然是要发挥我市的海洋科研优势,但是它不仅仅要做好海洋文章,更是以海为媒,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先进科研平台,凝聚中科院海洋、生命、能源、资环、高技术等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组织大团队协同攻关。”海洋大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超告诉记者,中心的13家共建单位当中,有4家整建制的海洋研究机构,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机构各展所长,以此形成多学科交叉和大科学装置集聚的综合优势,更能加速带动重大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心梳理了13家共建单位的300多项可供转化落地的科研成果,涉及现代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与精品旅游等产业领域。其中有117项成果是“熟果子”,在省外其他城市已经有成功的产业化模式,正期待着在山东、青岛找到合适的土壤,落地生根。例如,广州地化所的高效低耗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全国推广700多处,占地小且不需要专用土地,可以低成本、便利化、可持续地实现村镇污水处理,对于正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山东来说,极具应用前景。
 
高端的成果如何实现“接地气”的效果?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今年陆续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山东沿海地市开展精准的需求对接和成果推介,与多个地市共建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在“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通道的构筑过程中,院所与企业的供需衔接日趋明朗。
 
向高端装备等产业链上游迈进,多个引入青岛项目打破历史空白
从中心梳理的300多项成果可以看出,它们在很多领域能够形成一个全链条式的成果。广州地化所的村镇污水处理可解决陆上水污染问题,烟台海岸带所的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与修复技术,从陆海连通的陆源解决生态环保问题,海洋所的海湾生境修复和赤潮治理成果可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多种技术联动,就是科技创新成果在陆海统筹方面的实际应用。
 
“在海洋领域,90%的传感器都依赖进口,我们必须解决这种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李富超介绍,平台上集聚的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等高技术研究机构,主要解决各种高端装备中的核心元器件研发。今年9月,海洋大科学中心与国际知名的海洋仪器设备制造商赛莱默公司、挪威安德拉仪器公司签约共建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10月与挪威康斯伯格公司签约建设海洋高端传感器标定、检测技术支持中心,并共建高端传感器的研发平台,有望实现自主创新。
 
据了解,中心还与北京敦仪科技、中海辉固地学服务公司、上海瑞尔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国产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仪、ROV技术支持与研发、深海高端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我省海洋装备产业向高端核心零部件制造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迈进。“一台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仪市场价4000多万元,可以实现对微量样品的无损分析,在物质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前只有法国、澳大利亚掌握核心技术,现在我们正在联合相关单位进行自主研发制造。”
 
上海药物研究所目前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40多个创新药成果,也是中心关注的方向。在中心梳理的医养健康产业门类里,抗癫痫1类新药、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高尿酸血症预防和治疗药物、降血糖海洋新药等,都相当引人关注。
 
打通原始创新与产业布局路径
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表示,以前成果转化难,是因为科学家习惯于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截然分开,原始创新与产业布局之间的路径没有打通。“例如,青岛的海洋科研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对海洋产业的贡献度,在全国只占约3%,我们的科教布局与产业布局还存在错位。”为了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需要平台发挥作用,把各种要素聚集起来,克服链条断裂问题。
 
在中科院系统里,西安光机所的成果转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该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团队“中科创星”,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的创业投资孵化平台,近年来打造出“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孵化出了上百家科技企业。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也在借鉴各种成功的范例,探索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创新路径。今年9月,我省推出首批五个创新创业共同体,其中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就是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为基础,集聚中科院13家院所科技成果落地和转化,院所+中心+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互动,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转化贵、转化难等问题。
 
中心搭建平台,汇聚顶尖科学家承担重大科任务,围绕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对科技的核心需求,策划更多先进科技平台和合作项目在山东布局,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建设海洋牧场,不仅仅提供科学的建设方案,还将配套各式自主研发的水下装备,如养殖设施、环境要素传感器、声呐监测设备等硬科技。
 
建设北斗海洋信息中心,不再是单一的海洋时空数据存储与科学研究,更是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应用,研发数据产品服务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灾害防控、政府决策支撑等,并推动数据共享。
 
建设水下探测平台及水下机器人研发中心,不仅仅是研发高端水下装备,还要广泛进行海洋工程、海洋技术人才的培养。
 
面对成果转化市场不足、技术不硬、应用不广等难点问题,中心其实就在做一件事:解放科学家的顾虑,帮助企业家找专家,使大家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创业的“共同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