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艺考 >专访韩建勇:古筝艺术传播的一粒沙

专访韩建勇:古筝艺术传播的一粒沙

2022-07-14 00:34:05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白居易《筝》


盛夏的天气,最是慵懒迷离。光影是一把被搅碎的万花筒亮片,洒在案上、葳蕤的紫薇花上、缠绵流转的弦音上。


在西湖区的清平乐筝馆和河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开心茶馆,他带着一把古筝,走进镜头,走进我们。







韩建勇,1982年生于山东阳信。中国音协古筝协会会员,杭州传统文化促进会国乐委员会副会长。17岁师从诸城派古琴传人高培芬学习古筝演奏;山东艺术学院期间,经常拜访山东筝派著名古筝演奏家、代表人韩庭贵先生,并受其教诲。

大学至今,在学习演奏之余,除潜心研究中国古筝艺术,在《乐器》、《齐鲁艺苑》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如《古筝名曲解题与赏析》、《古典到底——筝乐中寻梦》、《古筝音乐韵之探微——兼谈古筝演奏项斯华的古筝艺术》等。现于杭州独立运作清平乐筝馆。


古筝人应有一定基础的文化理论积淀

 

“我希望以后我们的古筝人,不管是专业科班出身也好还是业余爱好者也好,要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这样对演奏和其他方面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韩建勇老师认为自己当初没有报考古筝专业是明智之举。虽然当初想去北京考音乐学,但因为时间和专业限制条件的种种原因,他最终选择攻读文化艺术管理和广播电视艺术传媒,这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专业的理论基础给他后期的文章发表和古筝文化艺术的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专业科班出身的同学会弹,但是他们经常在古筝艺术文章写作方面有困难。可见专业理论素养之不可缺乏。

 

用心是最简单的捷径和心得

“他们学习古筝并不追求多么高超的技艺,而是追求内心的愉悦。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课程去满足成人学员这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身为清平乐筝馆的馆主,主打教学项目是成人古筝精品课,又手编了成人古筝速成脚本。对于这方面的心得,韩老师只说出两个字“用心”。成人不像小孩子学习古筝是为了考级,他/她多半是因为平时家务、工作繁忙,通过学习古筝来进行文化娱乐、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包括筝馆的助教老师都是深谙此理念,对于成人古筝教学都是手把手、每一个指法用心地教。

 

古筝不是一味正襟危坐地弹奏

“弹唱、把古筝放在流行音乐以及弹奏古筝时的姿势都是古筝弹奏的多样化,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多样化。弹奏古筝并不是一味正襟危坐地坐在古筝前弹奏,我们要根据乐曲本身的情境去变化。”

 

古筝的创新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这样的发展需要很多的突破,包括演奏技巧和演奏形式。古筝大师王勇,既是古筝造诣家喻户晓的大家,又是中国摇滚先锋,是国内第一位将传统民乐古筝与摇滚相结合的人物。韩建勇老师曾在12年的《非诚勿扰》节目中表演过古筝的弹唱。古筝的创新形式是多样的,就像古筝的弹唱比纯粹的演奏难得多。这也是古筝演奏的创新形式和实践,我们应该多尝试这样的形式。

 

古筝艺术也需要“寻根”

“我们需要重新重视“左手”的东西,重新寻根。我有一个担心:如果现在不加强对传统功底、传统“左手”的运用,人们会渐渐忘记原来左手弹奏原来有那么多丰富的技巧和韵味。”

 

问及对传统乐器和传统文化的看法,韩老师指出古筝还是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古筝艺术在各个层面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在它的传承和挖掘整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我们的古筝艺术还需要寻根。因为目前古筝艺术的发展都是“快”、“响”、“繁”,我们需要重新重视“左手”的东西,重新寻根。希望我们的古筝人还是要重视起传统的东西。



“弦外之音”和“文筝”

我们筝馆提倡的理念是“文筝”。一要文气地弹筝。二要有文化地弹筝。我们要有大艺术观念,不要仅仅局限于所谓技巧上,多在弦外下功夫。

 

古筝演奏的要素当然需要技巧,不过最重要的是古筝演奏的意蕴。因为现在很多人有弹奏技巧,但是古筝演奏的意蕴出不来,或者乐曲承载的思想内涵没有表达出来。这也是韩老师一直在追求的命题,希望在技术提高之外能寻找古筝灵魂的意味。另外,韩老师一直提倡的理念是“文筝”。一要文气地弹筝。不要跟古筝有仇,用捶敲砸抠等用力方式。文质彬彬地弹出实音的方式其实也是很有魅力的。当然“文气”不等于没有吃饭,弱不禁风,有气无力。细心体悟“文曲武弹”、“武曲文弹”两个词儿。二要有文化地弹筝。要有大艺术观念,不要仅仅局限于所谓技巧上,多在弦外下功夫,有些时候你就找到弹筝的窍门,甚至能从一个点发现一片天。


浙江古筝的发展如火如荼

“其实现在学民乐的人蛮多的,比如说我们的古筝。尤其浙江古筝的发展是排在前列的。”

 

随着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好多孩子被家长送去学钢琴、吉他等西洋乐器,学习本民族传统乐器的人相对较少。但韩建勇老师对于整个古筝的发展状况尤其是浙江古筝的发展状况持乐观态度。因为浙江的古筝行业协会的各个老师都是非常团结的,王刚强、黄信长、顾晓燕、盛秧老师以及青年一代古筝老师们对古筝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另外,浙江省的古筝分级比赛等也促进古筝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因而古筝行业,尤其是浙江古筝的未来发展状况良好。             



 

『致朋友』

“因为我不是古筝专业出生,做为一个古筝的狂热爱好者来开办筝馆,确实受到了很多阻力。古筝馆成立之初有很多朋友来帮助我,中国民族音乐在线、华音网站的音乐总监贺小华先生为了鼓励我在古筝行业有所发展,开办了以我名字命名的艺术网站;而国家级核心期刊《乐器》的主编、责任编辑张明则在文章写作、发表方面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古筝馆成立到后续发展呢肯定是有很多故事了,在此只截取部分并向这些朋友表示感谢!”

 

                       

『致老师』

08年交流会上,筝界泰斗陈安华先生(现已故世)用钢丝琴弹奏《出水莲》。因为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也在旁边用钢丝琴弹《出水莲》。当时他就回过头来说:你的《出水莲》弹得不错。其实当时我涉足古筝教学才短短两年,水平肯定有局限的。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很高风亮节,对后辈非常关爱和鼓励。而赵登山老师在我的《传统流派音乐曲集》上题的勉词“筝艺无涯”对我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也促使我不断为古筝发展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致杭促』

“古筝带给我的影响有很多。我从十七岁开始学习古筝,从那时候起它就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的家人。每天不去弹奏几下好像少了点什么。因为我刚好也受到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器重,我也希望在古筝艺术包括传统国乐方面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提、劈、抹、挑是富有弹性的拨弦,吟、揉、按、滑是变化无穷的按弦。

得心应手的技巧背后,充沛的情感是抒发乐曲意蕴的借力,而敏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不断加强的古筝艺术理论素养,是对曲目二次创作的必要元素。


致敬传统乐器

致敬传统文化

致敬每个心中有爱有美的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