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河南优凸”,一起涨知识~
小 · 初 · 高 ①对①个性化辅导
中考 / 高考 / 文化课培训机构
名师精品班课首选品牌
优凸教育 · 好老师一对一
近日,驻马店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那么,这位老师现在究竟有没有辞职?她目前的状态如何?事情的原委究竟是怎样的?真相究竟怎样,一起来看!
先来看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请假条(辞职信)
由于事情后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位教师深感不妥,于是向小编提供了一封公开信,澄清事情原委,希望网友们不要过度关注此事。
教师的公开信
针对此事,西平县教体局也做出了相关说明,说明中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目前,老师在正常上班工作,学生照常上课学习,家长也表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恳请大家不要再过度关注此事,以免给已经恢复平静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带来新的困扰和压力。
西平县关于“教师辞职”的说明
虽然教师、家长和学生已经归于平静,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应该深思。对于此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看法吧——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晋教授
家长参与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家校都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角色定位。学校不能把学校的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不能把家长的职责转嫁给学校。一对多,即一个老师对全班同学之家长,是家校沟通的常见形式。一对多,有效率高的优点,但也有暴露隐私之缺点。教师要慎用一对多的微信沟通形式。教育教学活动的微观细节较多,教师也不可能全部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家长对一对多的方式也应保持一定的宽容。
教师先辞班主任,后辞教职,微信事件只是导火索。教师收入不高但有无限责任,事务性工作负担较重而导致的职业倦怠,个别家长动不动就要告状而导致的职业挫败等才是主因。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主人翁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学校要做实、做好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和家访等制度建设,从而构建家校联系的公约,缓冲和化解家校之间的冲突,以提升育人效果。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崔振成博士
微信群已成为家校联系的便捷手段,但也应该引起家校双方面的文化警惕:一是教师信息发布的随意性。教师情绪性催交作业等未加缜思的信息,往往出现在具有“公众性”微信群中。二是家长解读的任意性。文字与语言传递信息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较强的“可解读性”,家长对教师发布在网络空间中的相关信息,总是会依据自身的理解范式与理解能力,进行不同的解读。三是家校合作的间接性。通过网络其实隐含着某种联合教育的盲区,面对面的沟通才是最好方式。
如何加强家校共育?首先是家校之间要有共同一致的愿景。事件中,家长可能最耿耿于怀的是孩子和自己的尊严,需要通过教师的“登门致歉”来挽回,可能在情绪性要求的同时,家长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初衷,教师即使是公开“揭了丑”,但那也是他爱得急切的延伸。
其次,家长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多配合教师的要求。教师是专业人员,具有相对的教育优势,家长可能具有教育经验,但不一定具有教育理性。再者,家长面对的往往是孩子个体,而教师面对的则是孩子群体。家长多配合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必要的。
再次,家长尊重自己孩子的教师,全社会尊师重道才会蔚然成风。家长如果连自家孩子的老师都不尊重,让老师“惶恐”不安,如何让教师挺拔脊梁,一个脊梁不能挺拔的教师又如何挺拔起孩子的脊梁。尊师重道,不能停留在直观认识或者口号层面,要从尊重自家孩子的老师做起。
最后,在家校沟通方面,教师也应该谨言慎行。教育无小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平静和管控情绪,尽量委婉指出孩子的问题,尽可能尊重家长、理解家长、信任家长和支持家长。在双方和谐的情境中,才能实现“共育成人”的教育期待。
好老师,在优凸教育!
长
按
关
注
优凸教育 · 好老师一对一
优凸教育
小/初/高①对①个性化全科辅导
微信号:ULTLEDU
“商” 字 校 区:0370-2855000
一高分校校区:0370-2855111
海 亚 校 区:0370-2855222
二 高 校 区:0370-257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