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涵在练习弹古筝。张啸龙/摄
温州网讯“他看不见琴弦,却达到了古筝十级水平。”前天,一网友在观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学生古筝独奏表演后,在朋友圈里感慨,看到他,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学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温州一名14岁失明少年周子涵,却用5年时间考到了古筝十级,还花了2年时间考到葫芦丝十级。昨天,记者采访了周子涵和他的妈妈,听他讲述走上音乐之路背后的故事。
因为喜欢古筝的声音,用五年时间考到十级
记者在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教室见到周,身高已有1米72的他,穿着一身黄蓝色校服,面容清秀,唯一遗憾的是,他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据他自己描述,现在他的眼睛只有非常微弱的光感。
“子涵3岁的时候,眼睛因为生病导致失明。”说起儿子的眼睛,子涵的妈妈赵秀叶不禁鼻酸,这是一段她不愿提起的往事。她说,子涵从小就是个勇敢、阳光的孩子,发现自己看不到后虽然难过,却也没有哭闹,一如往常。她和丈夫看了心里更加难受,也不敢多说,这件事成了家里的“敏感话题”。
等到子涵8岁时,赵秀叶把他从乐清送到位于永嘉的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就在这里,子涵第一次接触古筝,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赵秀叶记得很清楚,2012年,市少年宫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学校进行古筝表演,她带着子涵去听,子涵说自己很喜欢古筝的声音,想学。赵秀叶二话不说,就给他报了名。
学习古筝,首先要先认识这个乐器。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老师告诉你哪根筝弦是什么音,用眼睛和耳朵一一记下来就可以。但这对盲童来说,却很难。“因为我看不到筝弦的位置,所以比别人熟悉的时间会久一点。”子涵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困难。在他看来,不熟悉位置弹错了也没关系,他可以比别人多试几遍。就这样,他在家练,学校练,反复练,熟悉筝弦、乐谱和指法等。
从2012年开始,子涵去参加古筝考级,其间连连跳级,今年暑假,他考到了古筝十级证书(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
吹葫芦丝,周子涵也是得心应手。张啸龙/摄
他还学会吹葫芦丝,获得全国比赛金奖
“除了古筝,我还会吹葫芦丝。”子涵自信地说,他从一个器乐箱里拿出一把葫芦丝。那个箱子里装着三把葫芦丝,每把都不同调。
2015年,子涵第一次尝试吹葫芦丝,结果一下子又喜欢上了,而且很快上手。他说,学古筝要看筝弦的位置,而葫芦丝不太用眼睛,只要两只手灵活按孔,对于一个盲人而言,更容易些。
面对学习音乐的过程,子涵从不提辛苦,还开玩笑说自己练习太少了。而另一边,妈妈赵秀叶告诉记者,子涵是一个很倔强的孩子,他是发自内心喜欢音乐,暑假在家,子涵每天都有做功课,调早上五六点的闹钟,爬起来练习古筝,然后下午的时间练习葫芦丝。
上学后,赵秀叶每周五都会到学校接子涵去校外老师那儿学古筝,周六学习葫芦丝。后来,子涵也慢慢开始参加一些比赛,在温州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中崭露头角。
2017年,是子涵的获奖“丰收年”:7月,他获得“丝韵浙江”首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独奏)少年B组金奖;8月,他获得温州市第三届民族管乐大赛葫芦丝少儿B组一等奖,获得云南省第五届葫芦丝、巴乌音乐节少年组一等奖……
对于将来,子涵说,他觉得自己弹得还不够好,想继续把这两项乐器练到更好。
游泳竟然也是个好手,2017年拿了比赛第一名
2017年暑假,赵秀叶看到乐清市残联开展游泳培训,询问子涵要不要参加。子涵高兴地一口答应。子涵又多了一项兴趣,游泳。
赵秀叶说,子涵刚开始还只能游个一两米,经教练一教,马上就能在水里来去自如了。子涵学游泳的时间很短,仅十来天,便被教练看中,邀请参加温州市残疾人体育锦标赛。集训了二十多天就去参加比赛了。
虽然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月,但子涵练得很刻苦。赵秀叶说,子涵因为眼睛看不到,在水里没有方向,每次游泳都会游偏,手臂总是撞到隔断浮标。“他会笑着跟我说,‘妈妈,这里好痛’,但是喊完痛又继续游。”
2017年9月,子涵代表乐清参加了2017年温州市残疾人体育锦标赛视力组的男子50米自由泳、男子100米自由泳和男子100米蛙泳,前两者获得第一名,后者获得第三名。
提起这次比赛,子涵不好意思地说,蛙泳的成绩不好,还要继续练。
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都归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看到这里我们才明白,其实没有谁比谁更有天赋,只有比谁更努力!没有人的才能是天生的,都是靠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奋换来的!
当我们还在为记不住琴谱而发愁的时候,他却看不见琴谱!当我们还在为找不准琴弦而恼怒的时候,而他,却连琴都看不见!他只有用手不断的摸索,用耳朵不断的听不断的辨别,才能做到我们常人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这些,可想而知,这些简单的动作他每天要做多少万次的重复!
看了他,你还会觉得练琴枯燥乏味吗?
看了他,你还会质疑你没有弹筝的天赋吗?
看了他,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小伙伴们,还在磨蹭啥?快练琴去吧!
想要了解更多就动动手指关注我们吧!